新聞資訊 2020-06-17
連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覺夏深。在漫長而陰郁的梅雨季過去之后,窗外梅熟蒂落,林中筍出成林,又迎來了高溫低壓、空調救命的季節。
暑氣蒸騰下,萬物仿佛都回歸了原始的寂靜,多動一下,身上的能量就會被“暑獸”吞噬。
得益于工業文明,現代的我們可以在空調、冰箱的幫助下,高枕享冷氣,渴飲快樂水,那么在古代的農耕文明中,我們的先祖又是怎么度過炎炎夏日的呢?
“北窗無風睡不解,齒頰苦澀思清涼”
“足蒸暑土氣,背灼炎天光”
“仲夏苦夜短,開軒納微涼”
論及避暑納涼,自蟬鳴開始,古人也在為此苦惱。當然,時代雖然不同,階級的差異還是決定了避暑的level。
古法避暑
1. 地理遷移
對于王公貴族而言,在炎熱的夏日遷往北方避暑是基本操作,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就是清代皇帝夏季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。
士大夫階級可能沒有那么大的財力前往高緯度的地方另起高樓,去不了高緯度,可以去高海拔。那么深入山林,像李白一樣青林聽風也是不錯的選擇。“懶搖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脫巾掛石壁,露頂灑松風。”
2. 自雨含涼
19年大熱的《長安十二時辰》里描述了奢靡繁華的長安城,里面提到了一戶貴族,家中建有自雨亭,利用水車將水送到屋頂,水順檐而下,仿若晴空自雨,形成人工水簾,為室內降溫。
類似的構造還有“含涼殿”,也是利用水能,利用水力轉動扇葉,自動造風。
3. 儲冰夏用
別看現代擁有夏季限定的冷飲,在古代,也有冬季儲冰、夏季使用的操作。冬天的時候把冰存入地窖,夏季的時候取冰放入銅制的“冰鑒”,既可以當做空調使用,也可以當做冰箱使用。
在唐代,人們還會在大木桶里裝滿冰,撒上鹽以降低融點,再將裝有蔗糖水的小鐵盒放入木桶,插上木棍,少時便成冰棍。
宋代的冷飲吃食更為豐富,“砂糖冰雪冷元子”、“涼水荔枝膏”,南宋臨安的“雪泡梅花酒”......相傳南宋時,夜市的冷飲鋪要賣到三更時分才打烊。
城市熱島效應
在現代,由于城市的建筑熱容量高,綠化面積少,以及大量的人工熱量,城市熱島效應導致了城市的高溫化。
由于熱島中心區域近地面氣溫高,大氣做上升運動,與周圍地區形成氣壓差異,周圍地區近地面大氣向中心區輻合,從而在城市中心區域形成一個低壓旋渦,結果就勢必造成人們生活、工業生產、交通工具運轉中燃燒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、碳氧化物、碳氫化合物等大氣污染物質在熱島中心區域聚集,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。
夏季納涼,空調雖然能降低室內溫度,但過度使用空調,會加劇城市熱能的排放,加劇城市熱島效應;此外,依靠單純的室內氣體循環也讓室內的空氣缺乏流通,“空調病”因運而生。
夏季室內換風,不想開窗的情況下,最優解莫過于安裝一套帶有全熱交換的新風系統。在開空調的同時,新風系統的全熱交換能降低室內排風的冷氣損耗,減少空調運作負荷,節能減排。
室外的空氣入內接受層層過濾后也不再污濁,讓室內空氣保持常新,不再害怕空調病。
現代的科技總是讓人感嘆,但在享受現代的便利時,感受一下自然的饋贈,偶然深居青山綠水,飲冰聽風,豈不快哉?或囊中羞澀,或時間緊迫,無法享受度假村的綠色氣息,也可以試著安裝一套新風系統,將健康的空氣引入室內,身處繁華,自由呼吸。
分享文章
相關資訊
在金九銀十的裝修旺季,很多人忙著決定水電、家具、電器該怎么安排,但常常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環節——空氣系統。很多業主在最后階段才想起,空氣問題其實比他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。那么,到底是先做水電、家具,還是應該優先考慮空氣系統呢?
2025-09-17
開學季一到,家長們最操心的不是孩子作業寫了多少,而是鼻涕聲、咳嗽聲此起彼伏。尤其是有過敏、鼻炎的孩子,一換季就遭罪。于是很多家長第一時間去買空氣凈化器,想著機器開著就能給孩子守護一整天。結果呢?電費交了不少,凈化器嗡嗡響不停,可孩子照樣鼻塞、打噴嚏,屋子里還是悶得慌。
2025-09-10
新家裝修,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錢總是不夠花。預算一攤開,冰箱、電視、洗衣機、空調……每一樣都看著重要。但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業主發現,和大牌電器比起來,那些看不見的隱形系統,比如新風、地暖,才是真正影響生活體驗的關鍵。
2025-09-08